2010年10月1日 星期五

美麗的寶島~黃金ya~我來ㄌ

黃金雙城記(九份、金瓜石)
金九地區揭開了台灣黃金開採的輝煌歷史,金瓜石與九份,
不到五平方公里區域,卻含藏了台灣金礦總量的百分之九十五。
複雜與多樣的地質作用,如造物主的神來之筆,
使得金瓜石地區的金礦獨特而集中,珍貴無比的金、九黃金,
更曾在人文歷史上,牽動著台灣、日本、甚至東亞的發展。
整個金瓜石、九份地區就是一個大金礦區,根據史料記載顯示,
大規模采金活動或稱採金事業,一般認為是自光緒十五年〈1889年〉於基隆河裡發現砂金開始,
連橫「台灣通史」記述:「十五年,架八堵車站之橋,工人入水造礎,
偶見沙中有金,取出淘之。」
事實上八堵附近並無金礦礦脈,河裡的砂金是從基隆河中、上游刷下沉積而成。
除了大批淘金客前來河内洗金外,冒險家很自然往上試圖尋得金礦源頭,
終在1892年探到露天的金礦脈,也就是現在的小金瓜露頭。
1895年4月17日,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,台灣割讓與日本,
部分抗日志士潛於金九礦區,作為對抗日人的基地之一,日本為求嚴格控管,
並整頓採礦區的礦權與管理,於是以經過雞籠山的正南北線為準,
劃分為東西兩大礦區,東邊為「金瓜石礦山」,西邊為「瑞芳礦山」,
即今之金瓜石與九份,黃金雙城的規模於焉形成。
參考資料View ImageView ImageView ImageView Image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黃金博物館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