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2月7日 星期二

花瓶島

 此嶼英文名稱為尖島之意。係由一小島和許多岩礁組成,面積約0.0308平方公里,距鼻頭角31.7216公里,島嶼長度不超過180公尺,寬約80公尺,最高點51公尺,遠望似一支花瓶。一般漁民稱該嶼為「扛轎嶼」,據漁民說自東北海域遠眺,花瓶嶼之地質是以輝石安山岩為主,成鋸齒狀,島嶼覆蓋金屬火山碎屑,經氧化呈現紅棗色、紫色、綠色、黃銅色、鐵灰色等金屬岩石色澤,經陽光反射與海水相映,五彩繽紛,並與棉花嶼、彭佳嶼錯落相應,綺麗之至。東南側斷崖之下有一海蝕洞,證明地盤上升露出海蝕臺地。

註:漁民所稱「扛轎嶼」,乃學名上之花瓶嶼;而俗稱之「花矸嶼」,則為學名上的棉花嶼。因此二嶼之學、俗名稱,容易令人產生迷惑,故補述之。

基隆夜市簡介

台灣各地有歷史的鄉土小吃區,大都伴隨位於市集、香火鼎盛的廟宇而產生,稱為廟口小吃。基隆奠濟宮的廟口小吃,更因有口皆碑,引來的食客多於香客,形成以美食取勝的的觀光區。
    奠濟宮何時出現廟口小吃,並無文獻記載,不過可以想像,早年廟埕上常有香客往來,有時還有有野台戲、江湖賣藝的表演,所以一定會跟著出現賣吃賣喝的流動攤販。
  根據長者口述,在記憶中所能追溯到的日治時代晚期,廟埕兩旁的房子已有固定攤販,廟埕中間也有以帆布搭成的臨時攤販,今仁三路上則有一些會遭警察取締的流動攤販。當時,基隆雖然只有五、六萬人口,但廟口一帶是商業中心,常有人潮。
  戰後,基隆快速發展,人口激增,廟口生意大好,固定攤販從廟埕一直擴張到仁三路上,形成一條飲食街道,後來愛四路上還有傍晚才出來的流動攤販,場面更大。
  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,台灣的飲食文化非常豐富,以閩粵移民的飲食基礎,融入了原住民、荷蘭人、西班牙人、日本人的飲食,再加上1949年國民黨政府遷台時帶來中國各省的美食,以及台灣民生富裕後引進世界各國的美食。這些飲食,以及彼此之間融合與創新,形成東西並列、漢和雜陳外加鄉土味的台灣小吃。
  台灣獨樹一幟的小吃文化,當時反映在台灣的重要港口--基隆,並且集中表現在基隆的市中心--廟口。
  在基隆廟口全年無休的小吃展覽場上,陳列著各式各樣的作品,從米類、麵粉類、豆類、海產類、肉類到甜點和冰品,讓人眼花撩亂,食指大動。在很多美食專家的評論中,基隆廟口小吃得到「種類之多,全台之冠」的美譽。

美麗台北讓愛重現的淡水

吃在淡水 

可口魚丸   淡水最有名的魚丸當屬位於老街的可口魚丸,店內除魚丸湯外尚有餛飩、肉包、饅頭,雖然這家店是以魚丸湯聞名,但是餛飩的口味更勝魚丸 ! 另外,肉包是手工製造,相當可口。

阿給  初次到淡水的遊客吃阿給多在渡船頭吃,卻不知最老的店,也是真正好吃的阿給,需要到真理街吃,但需注意的是,這家老店只開到中午過後就打佯了。
地址 : 淡水鎮真理街 6-1 號

酸梅湯 淡水的酸梅湯有阿媽的酸梅湯和洪媽的酸梅湯,兩家的口味略有不同,至於那一家比較好 ? …憑個人口味吧 ?!
洪媽酸梅楊
地址 : 淡水鎮中正路 11 巷 1 號   / 電話 : 26212401 26212750
阿媽酸梅楊
地址 : 淡水鎮英專路 67 號 / 電話 : 26293877   26290107

百葉溫州餛飩  這家老店的東西最大特色就是份量都很多 ! 建議各位點菜時要特別注意。
全省僅有一家,別無分號,在中正路 177 號。

阿婆鐵蛋 / 魚酥  位於老街的許義魚酥是最古老、最有名的店。
老字號是味香魚丸店,位於福佑宮旁中正路 204 號。
   
南方列車坊 這家由南方二重唱開的簡餐咖啡店,位於捷運站對面麥當勞後邊的小巷,裡面除一部份的桌椅位於一個車箱內,樑上尚有一輛小火車,相當特別。店內餐點還不錯,值得去吃看看,但需注意他們禮拜一不營業。
地址 : 淡水鎮博愛街 51 巷 1 號 / 電話 : 26292688

領事館 位於紅毛城對面的領事館是幾年前新開的簡餐店,位於淡水河畔,陽台可眺望淡水河,相當浪漫 ! 許多情侶常選擇來此用餐。
地址 : 淡水鎮中正路 257 號 / 電話 : 26228529

紅樓  位於老街的紅樓, " 聽說 " 是仿百年前曾在淡水盛極一時的紅樓改建,店內餐飲普通,但是建築物相當特別,頂樓可以俯瞰淡水河,景觀相當不錯。紅樓,佔地約四百多坪,建於 1895 年,原為一位李姓商人所擁有,它曾經很氣派的立足在淡水,也曾荒廢了十年之久,如今,紅樓重新整修,以百年前的舊觀和大家見面。
地址 : 淡水鎮三民街 2 巷 6 號 / 電話 : 86311168

白樓 踏進白樓咖啡館,第一個感覺往往是舒服,柔和的燈光、令人放鬆緊張情緒的音樂 , 店裡的擺設無一不費心思,甚至有好些大型裝飾品還是「頭家」親自從日本給扛回來的呢!
來到此地,一定要品嚐店家特別推薦的特調咖啡 ( 摩卡壺 ) ,用四種豆子 Mix 而成,具獨特風味!以及精製的起士蛋糕,你知道嗎?做一個起士蛋糕需耗費 5~6 小時,堅持品質保證,濃濃起士香,入口即化,很好吃喔!
還有冰水果茶,依季節的不同,選用不同的七 ~ 十種水果,與總匯貝果,看起來很像漢堡,但是它的熱量可沒漢堡那麼嚇人,是美國很流行的低卡路里營養食品!店家的驕傲,絕對與眾不同。
營業時間: ( 平日 )10:30~23:00 ( 假日 )10:30~23:00
地址:台北縣淡水鎮公明街 37 巷 8 號 2 樓 / 電話:26200131
3p8.jpg (19154 bytes)
捷運站河岸咖啡館 淡水捷運通車後,帶來大量觀光人潮,若以經營眼光來看,河岸咖啡館的確佔盡地利之便 。
只賣咖啡甜點,不賣熱食 。
3p5.jpg (18338 bytes)
三協成餅店 三協成餅舖是淡水老字號的傳統糕餅舖,以古法精製芝麻酥餅、番薯餅及黑糖鳳梨糕等,是使人回味不盡的鄉土味。
老闆李志仁更致力於發揚鄉土文化,創設「滬尾文史工作室」。
店內也擺設古淡水照片及各式製作糕餅模具。 店址位於中正路 81 號。
3p14.jpg (20435 bytes)
新建成餅店 這家餅店的主要顧客不是遊客,而是全省各地訂婚的新人,是以做喜餅聞名。
喜餅甜度恰好爽口,尤其以芝麻餅最為有名。
位於公明街 42 號 ( 淡江戲院旁 ) 。
3p12.jpg (19863 bytes)
艾莉斯藝術音樂咖啡館 打開店門,香醇的咖啡香即撲鼻而來,是個充滿復古及藝術氣息的咖啡館。
店內裝潢復古,除了牆上展示淡水風情及世界各國照片外,店內的鋼琴,小提琴等樂器, 隨時歡迎顧客上台即時表演。
著名拿手菜為正宗德國豬腳,法國春雞 。
地址:淡江學府區 ( 大忠街 17 號 ) 。

玩在淡水

淡水  是個充滿歷史的小鎮。位處台北盆地淡水河系出口,扼守北台灣大門,西元 1858 年開港通商,是台灣北部最早開發的港口,境內除淡水河口狹小平原外,泰半為大屯山陵所被覆。
淡水鎮舊名「滬尾」,而「淡水」則是一個總稱,泛指淡水河流域一帶。而隨著港口的日漸發展,「淡水」的名稱也逐漸取代了「滬尾」。商旅船舶的熱絡景象雖已不再,但走在淡水街道上,一座座洋式、閩式、日式的舊建築,彷彿都在訴說著小鎮的悠悠往事。
拜訪淡水,徒步悠遊是不錯的賞玩方,中正路、真理街、重建街、三民街、清水街一帶,最能展現老街古風及各時期建築特色。遊客可搭乘往返淡水、八里及淡水、大稻埕間的渡輪,淡水河風情,盡收眼底。

紅毛城 有三百多年歷史的紅毛城可說是淡水最耀眼的古蹟建築。 1629 年西班牙人侵略淡水,為鞏固其在北台灣的殖民事業,遂在此建「聖多明哥城」為基地; 1642 年,荷蘭人驅了西人,在舊址重建該城,當時稱荷蘭人為「紅毛」,因此「紅毛城」之名也沿用至今。 1867 年為英國所租借,乃大肆整修,並在東側建「英國領事館」,做為官邸。領事館的紅色拱廊、綠瓶欄杆,與紅毛城相互輝映,增色不少。紅毛城一直到 1980 年,才由我國收回接管,並評定為一級古蹟。由此俯視淡水河,形勢險要,「戌台夕照」素為淡水八景之一,集古蹟與勝景於一處。
紅毛城位於中正路二十八巷一號,是明崇禎二年 ( 西元 1629 年 ) 創建的喔!歷史已經很悠久囉!城中的領事官邸,兩層式洋樓,是典型英國殖民地建築式樣。領事官邸正面,工匠在磚雕部份的手藝與綠瓶欄杆的色彩形成對比,使得她其實比紅毛城主樓搶眼!城內古色古香,優美寧靜。這裡面寫著古蹟的歷史,也使我們可瞭解台灣早期的對外關係喔 !

淡水老街 一般所說的淡水老街,泛指中正路一帶(從渡船碼頭附近到與中山路交會口路段),含其周圍鄰接之三民街、重建街等。老街上零星可見一些局部保留舊建築趣旳屋舍,加上古董藝品店林立,更顯其古樸風味。沿街可欣賞精雕細琢的石藝、木雕作品,店家細心收藏多年的古董文物,飄逸優雅的詩詞字畫,以及各色裝飾藝品。

牛津學堂 淡水工商管理學院內的牛津學堂,是教會培訓傳教、醫療、教育等人員的基地,由馬偕博士親自設計、監工, 1882 年完成,取名「理學堂大書院」。 1914 年馬偕學子偕叡廉又開設「淡江中學校」,即今淡江中學之前身。牛津學堂可說是淡水工商管理學院、淡江中學等校的搖籃。
馬偕牧師 1872 年來到淡水,從此和這塊土地結下不解之緣。馬偕 (George LeslieMackay) 生於 1844 年,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個蘇格蘭移民家庭, 1871 年接獲加拿大海外宣教會的派令,來到高雄,他便在此觀摩並學習簡單的台灣話,來到淡水後,馬偕孤獨的展開佈道工作,憑著堅定的信仰,慈悲的胸懷及不屈不撓的毅力,逐漸獲得當地居民的認同,於 1973 年成立台灣北部第一所教會(淡水禮拜堂),全台第一間醫院馬偕醫館、第一家女子學校淡水女學校,都是他所創建, 1878 年馬偕與本地人張聰明女士成婚,台灣儼然已是他心目中認同摯愛的另一個故鄉。
馬偕醫館 1879 年馬偕傅士為加強醫療工作所建,融合中西建築特色,有閩南式的屋頂、西洋式的拱形門窗,目前已成為淡水教會馬偕史蹟館。
馬偕墓園 此處原為駐淡水外僑的墳場, 1901 年 6 月馬偕博士長眠於此,為表明他是台灣人,乃築牆區隔。目前墓園已列入古蹟,馬偕的家人,及幾位嫡系學生也安葬於此,園內墓碑較高如燭台狀者,即為馬偕博士之墓。

捷運淡水線 民國 86 年 (1997) 年正式通車,使淡水地區交通更加便利,沿線的紅樹林、關渡兩站擁有極佳的自然資源,喜愛親近自然的遊客可別錯過了!
紅樹林 捷運紅樹林站二樓設有「紅樹林展示館」,以圖片、多媒體等展示方式介紹水筆仔奧妙有趣的「胎生」過程,以及保護區內鳥、魚、蝦、蟹等構成的生態網路。透過館內大片玻璃窗,可遠望介於淡水、竹圍間這片世界最大的水筆仔林相。出紅樹林站後,沿外竿蓁林的 50 號巷子進入,即可來到紅樹林沼澤區。有招潮蟹、彈塗魚等活躍其間,每年 9 月中旬至次年 3 月中旬,還有鷺鷥類、鷸類等水鳥,可說是豐富而便利的自然生態教室。

渡船碼頭 淡水位處於淡水河口,是海外交通台北內河航運的轉接點,其優越之位置早為列強所凱覦,十六世紀初期西班牙即佔領淡水,並闢淡水至基隆的陸路,明末以降一直為中國東南沿海移民入墾台灣北部大門。清中葉奉詔為北台與大陸對渡口港。至清末一躍而為國際商港,執全台貿易之牛耳。唯因淤塞而漸式微,目前河運僅剩大稻埕至淡水的淡江渡輪,和往來淡水、八里之間的渡輪而已。
淡水 ─ 八里的渡輪 它就在淡水河堤旁唷 ~~~~
單程票價 ─ 成人 18 元,孩童 10 元。
於船上向兩側張望,一側可見到關渡大橋及兩岸建築,另一邊則是淡水河的出海口。客艙分兩部分,較近船尾的座位可感受到河上的波光粼粼與清涼的微風,河水彷彿觸手可及。 有些較老的遊艇,還會從船的兩旁底邊進水呢!不過你可別以為這只是供遊客娛樂之用,它可是某些通學、通勤者每日必搭的交通工具喔!

漁人碼頭 淡水的漁人碼頭,其實就是過去的第二漁港,廣大的腹地加上美麗的景觀,使得重建後的漁人碼頭一到假日就成為淡水的新景點,加上離台北近,又有捷運可以到達的雙重優勢,當然就成為藍色公路的起點嘍 ! 船上所有設備應有盡有,看來我們今天的藍色公路的行程可以玩得更盡興嘍!